其實(shí)沒有人權(quán)的奴工用起來還是很符合大明的部分利益的。比如修橋鋪路,挖礦,強(qiáng)制開荒等這些高強(qiáng)度的勞動,都需要這些任意使喚的奴工來參與。
因而大明的官府還是會有官奴存在。只不過不會再有一輩子的官奴,一般在做滿一定的年限后,是可以得到赦免的。這就像在監(jiān)獄服刑一樣,等時間一到,就依舊可以獲得自由。
如此,也是為了提供奴工的工作積極性。畢竟有希望和沒希望的日子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(tài),大明官府也不希望底下的奴工做工的時候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模樣。
受限于眼界和認(rèn)知,李德旺是不明白大明國禁養(yǎng)私奴,卻允許官奴存在的原因,他只知道,這次來明國,是絕不能無功而返的。
比如那在山東之戰(zhàn)上,聲名遠(yuǎn)播的火筒之物,就是這次夏國積極渴求之物。另外若是與金國、宋國、明國在商貿(mào)上達(dá)成一定的和議,就更是錦上添花了。
如果能約定一起出兵共抗蒙古汗庭,就更是意外之喜??上?,除了明國意外,夏國、金國、宋國都是積怨頗深,互相之間防備多過信任。因而若想達(dá)成共抗蒙古的決議,困難程度可想而知。
想著這些,下方的官道上迎來了一群抬著棺材的‘送葬隊(duì)’。但凡在軍中待過的,就知道‘送葬隊(duì)’的厲害。幾乎就沒有他們炸不開的城門,奪不下來的城池。
“聽說益都的城門,就是被這樣的棺材給炸開的?”李德旺出聲詢問著現(xiàn)益都府都帥康威利。
自一場大火燒沒了益都城后,這個又沒城又沒人,毫無油水可撈,又緊鄰著明國邊境的雞肋之地就被汗庭賞給康威利。
對方在此前被汗庭的兵馬擊潰后,就私下主動向史天倪送去大量的財物示好。隨后便通過他的疏通,得以向孛魯投降。于是跟之前的董友類似,搖身一變轉(zhuǎn)換大王旗,成了蒙古人的武將。
只不過因益都府經(jīng)過大戰(zhàn),實(shí)在民生凋敝。康威利手下也無可用之人,便親自前來上京恭賀明國建國之喜了。如此,也是向明國示好,以免再像紅襖軍一樣,遭了池魚之殃了。
當(dāng)下聽著這李德旺的問話,康威利臉色瞬間黑了好幾度。到底益都城被攻破,對于紅襖軍以及丟了大臉的汗庭兵馬而言,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。何況他還是兩次變換大王旗的貳臣,就更感臉面掛不住了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