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崇禎十一年,十月十三日,辰時初,天光暗弱,東方一絲魚肚白,才剛剛升起,微光拂照在大地上。
譙樓,是昌平的最高處,樓內設有古代用于計時的銅壺滴漏,更有城中各處的制記點,平日可按時辰擊鼓為城內民眾報時,戰(zhàn)時又可登高指揮調動城內外的軍隊。
昌平城譙樓的二層上,賜尚方寶劍,總督天下勤王兵馬,兵部尚書,宣大總督盧象升正在眺望城外,此時宣大、山西三鎮(zhèn)勤王軍馬正在有序的拆除營寨,準備移營到京城永定門外東郊駐防。
督臣盧象升站在譙樓上,看著城外密布四野的勤王援兵營帳,不由回想起自己初到昌平之時。
最初到達昌平的,只有宣大、山西三鎮(zhèn)一萬余精騎,隨著各地勤王兵馬匯聚,這里也曾有近七萬大明邊鎮(zhèn)精銳步騎大軍,再加上京師三大營的尚有數(shù)萬可戰(zhàn)之兵,。
那時,他是何等的躊躇滿志,也曾數(shù)次設想,若是朝廷能不吝封賞,大加激勵眾將士之軍心士氣,趁著夜色掩護,兵分幾路,突襲建奴大營,或可一戰(zhàn)擊潰虜騎,就算事不如愿,至少也可使虜騎不敢任意肆虐我京畿重地。
可是,他千思萬念,都沒有想到,會走上這樣一條分兵而戰(zhàn)的道路,在他心里更隱隱覺得,不止是分兵而戰(zhàn),更可能會是分兵之后,各自為戰(zhàn)。
心念及此,督臣盧象升不由得回身抬眼望了望房檐下,那一塊“華夷雄關”的匾額,在心底嘆了口氣。
…………
十月十三日,辰時中,太陽正自東方緩緩升起。
昌平城外,一陣陣人叫馬嘶之聲傳來。
隨著各鎮(zhèn)的中軍旗牌策馬往來呼喝:“拔營起寨,移駐永定門東郊……拔營起寨,移駐永定門東郊……”
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